您现在的位置:大众商财网 > 财经头条 > 观众为何频频拍照 云纵在2017互联网大会上到底讲了什么?

观众为何频频拍照 云纵在2017互联网大会上到底讲了什么?

发布日期:2017-07-13来源:未知 阅读次数: 作者:商业
   十年发展,终成一跃,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的融合渐入佳境。在消费升级趋势下,传统企业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,实现按需供应,最大程度贴合消费者需求,获得新动力。 

    2017年7月12日召开的中国互联网大会中国信息消费创新论坛,大佬与精英云集。新消费互联网营销运营专家、云纵联合创始人王江涛向与会者阐述了消费升级趋势下,如何为包括餐饮企业在内的本地生活服务企业,提供以数据为基础的互联网工具,实现产业升级。 


  2017中国互联网大会现场 云纵联合创始人王江涛 主题发言

    新消费正在催化消费新变局 

    消费已是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,2016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64.6%。随数字变化的还有场景的转变,消费需求和消费场景正在升级:从满足日常需求转向追求品质,从纯线下转向线上和线下融合,从千人一面转向个性、多元,从商品为主转向商品和服务并重……其本质是提质升级。 

    末端现象暗合十年来的大环境转变。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,从传统行业转向互联网,从PC互联网转向移动互联网……我国的经济大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。尤其是互联网+日益发挥动能优势,产业互联网的升级将更加深入。 

    以餐饮业为例,随消费环境出现的新业态和新工具,丰富了餐饮行业的生态。线上选择、线下消费、移动支付的现象愈发普遍。调研发现,大约一半的消费者已习惯在网上点餐,餐后移动支付的比重已跃升至35.6%,近乎一年前的4倍。 

    此外,餐饮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也日渐强烈,消费结构也有所调整。根据中国烹饪协会《2016年餐饮消费调查报告》,餐饮消费者希望获得更有品位、更具个性、更符合需求的餐饮服务。新需求必然影响到供给侧,餐饮企业正围绕消费者需求,提升服务品质。 


2017中国互联网大会现场 云纵联合创始人王江涛主题演讲观众频频拍照

    新变局推动产业互联网升级 

    消费升级影响着供需两端,需求与匹配需求是两端沟通的接口,就像螺丝与螺母。在满足日常消费需求的时代,消费者和供应方按地理位置匹配,产品供应方占主导;在而今讲究品质、追求个性的消费升级时代,消费者占主导,供需双方用互联网进行匹配,也即线上分析与线下匹配的融合。 

    回顾本地生活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之路可以发现,互联网企业拥有数据与技术,却缺少线下运营的经验,落地较难;线下商家希望通过互联网获得更多顾客,但无论是2010年左右以团购为主导,还是2014年前后O2O发展、商家试图自我主导,商家的自运营能力从空白到成长,但互联网经验依然比较基础。 

    因此,线上与线下的融合,需要一个专业的桥梁。而云纵,恰如其分地出现了:既链接线上与线下,也链接商户与消费者。具体来说,供应方可以用云纵的数据和产品分析顾客需求,做好生意。 

    通过云纵,商家可以打造互联网时代的“一店两铺”,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融合:线上店铺承担品牌建设功能,向线上用户传递匠心与品质,让顾客来;线下店铺承担运营功能,以4.7亿支付宝实名用户的数据为基础,分析顾客需求,打造别具一格的消费场景,让顾客来了再来。目前,30万餐饮商家已通过云纵的纵横客创造了年度5亿的营销收益,1000余家商业中心完成了351亿交易额。总之,线下两个高频场景通过云纵有效地与顾客沟通。


2017中国互联网大会 纵横客PRO全新升级

    不俗的成绩赢得市场青睐,线下场景与云纵之间的融合将更加紧密。尤其是云纵3000人服务团队、100个核心城市和口碑生态的数据与流量,能精准及时地满足场景需求,合作伙伴之间的生态协同价值将越来越大。 

    数据实现商业智能 塑造未来空间 

    时间将赋予链接更大的价值。移动互联网时代,线上与线下、企业与消费者、人与信息之间的链接更加便捷,消费行为和消费者都被数字化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链接的增多,云纵积累的数据将越来越重要,数字画像将更加丰富且立体,商家的决策将更加高效且科学。 

    通过云纵,商家可以把线下不可运营的消费者变成可在线运营的会员,其价值基础就在于会员数据的丰富和有效,也就是质与量并重。每个消费者都将以唯一的互联网ID进行统一,通过云纵链接到口碑生态、进而链接到阿里巴巴大生态下的脱敏数据,数据标签涵盖了会员的基本属性到消费行为多个维度,保证了数据的质量。目前,餐饮商家已用纵横客发展了6600万会员,商业中心则发展了1.4亿会员,由此积累了海量的数据,并且将继续高速累积。 


2017中国互联网大会现场 云纵联合创始人王江涛接受媒体采访

    海量的数据为想象插上翅膀:不仅可以应用于当下的经营管理,为产业升级提供动力;也为未来的应用场景提供无限可能,例如新金融与AI。总之,数据让商业更智能。